下达专项资金、党政主官田间调研……全国多地力保夏粮稳收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
近日,河南、安徽、江苏等多地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夏粮丰收。当前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各地纷纷加大工作力度,应对旱情等挑战,确保夏粮生产稳定。
素有 “中原粮仓” 美誉的河南省,对小麦抗旱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不久前,河南省财政紧急下达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地迅速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省财政实施国库现金专项调度,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
据河南政府网消息,5月1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小麦抗旱视频调度会议,传达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批示要求,调度重点地区小麦抗旱浇灌、“一喷三防” 等情况。
副省长李酌强调,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浇水和饮水问题,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坚持科学分类浇麦抗旱,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及时抗旱浇水,力争多增产;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充分挖掘水源,力争少减产。要用足用好抗旱资金,及时拨付、科学使用,把钱用到刀刃上、关键处,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紧接着在5月2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到南阳市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落细农业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奋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安徽省也在积极行动,全力应对旱情,保障小麦生产。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显示,4月28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赴固镇县,调研小麦苗情长势和抗旱工作。
汪学军先后来到固镇县谷阳镇桥口村、仲兴镇孟庙村、任桥镇杨罗村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察看小麦生长、灌溉水源调度保障等情况,详细了解旱情及抗旱工作措施成效,对当地积极应对旱情,保障小麦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给予肯定,并与基层农技人员、种粮大户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汪学军指出,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抗旱保苗工作事关夏粮丰收,省级已下派7个工作组到相关市,指导开展抗旱工作。各地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有水调水、无水打井,有旱必抗、有苗必保”,主动担当作为,强化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江苏,诸多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小麦的生长状况。
据引力播客户端消息,5月2日下午,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到常熟市调研小麦抗旱工作,强调要全力以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干群同心、积极应对,千方百计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当天下午,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也到张家港市调研小麦抗旱工作。
消息称,去年11月中旬以来,苏州降水偏少情况已持续5个月,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土壤失墒加速,张家港、常熟等北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此前,4月29日—30日,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市长潘国强,市委副书记、秘书长焦庆标,分赴邗江、仪征等地调研小麦旱情及抗旱情况,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全力以赴抓好麦田抗旱浇灌、田间管理,千方百计夺取夏粮丰收。
《扬州日报》报道称,今年以来,扬州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七成以上,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4月降水量较常年异常偏少九成以上,仪征、邗江等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据微信公众号“淮安发布”5月2日消息,近日,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指导小麦抗旱工作,强调抗旱工作事关粮食安全大局,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底线思维,抓细抓实各项抗旱举措,奋力夺取夏粮丰收。
淮安市自4月下旬以来,已统筹整合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应急救灾资金2896.7万元,统一采购并发放叶面肥、生长调节剂1095.2万亩次,累计喷施673.4万亩次;新购置247台套应急抗旱机械并全部投入使用,累计灌溉麦田179.6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