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下调全年营收展望:AI服务器业务强劲,预计今年营收增超50%

鸿海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受关税变化以及汇率等因素影响,代工巨头鸿海公司下修全年展望,从“强劲增长”调整为“显著增长”。

5月14日,鸿海(2317.TW)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营收创下1.64万亿新台币(约合3886.75亿元人民币)的首季新高,同比增长24%;净利润达421亿元新台币(约合99.51亿元人民币),高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378亿新台币,同比增长91%;每股收益3.03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加1.44元新台币。

总结第一季度表现,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延续2025年是AI产业元年的说法,并表示AI服务器业务的表现相当亮眼,与去年同期相比营收成长超过50%,这代表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依然非常强劲,不管是AI服务器还是通用型的服务器,鸿海的出货表现都明显提升。

“随着我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的良率也越来越好,所以如同上次法说会我跟大家提到的,AI服务器的表现应该会一季比一季更好”,刘扬伟指出,预估第二季AI服务器的营收,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预期都会接近倍增,对于今年全年AI服务器的成长力道,也有很大的信心。伴随AI服务器市场的持续扩大,刘扬伟预计,今年鸿海的云端网络产品的占比将会接近消费智能产品。

刘扬伟指出,鸿海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看到“区域制造”会是一个趋势,并在当时着手将制作能力往各个区域扩展,通过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加上当地生产的策略,已在全球建立了233个据点。如今面对关税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所带来的经贸环境冲击,鸿海因为布局较早,受到的影响也较轻。

据悉,鸿海的生产据点横跨了24个国家,除了亚洲是主要的基地之外,鸿海在美洲拥有超过50个据点,欧洲与印度也分别布局超过10个据点。

展望第二季,鸿海表示,虽为传统淡季,但在云端网络、元件及其他产品需求提升带动下,不论季对季、年对年均可显著成长。其中消费智能产品小幅季减、较去年同期持平,AI服务器为主的云端网络产品可强劲增长,电脑终端产品相对持平,元件和其他产品则是显著增长。

刘扬伟说,除了关税、地缘政治、以及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动,可能影响全球景气表现之外,即使目前的销量预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因为汇率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到转换成台币之后的营收金额,相较于三月份来看,集团对今年展望会比较审慎一些,故略微调整今年的展望到“显著成长”。

关于鸿海EV(电动汽车)方面的表现,鸿海披露了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合作的消息,未来鸿海将协助三菱在大洋洲销售由鸿海设计开发的车型,这也呼应了鸿海曾提过的电动汽车三大指标之一:取得传统车厂的订单。刘扬伟希望与三菱的合作,能够引领鸿海未来与更多国际车厂,包括日本传统车厂合作的机会。另外,MODEL B也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始量产。

截至5月14日收盘,鸿海股价涨3.16%,报163.00元新台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