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第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是辽宁

" 全省市市通高铁 ",这次轮到辽宁。

近期,沈阳至长白山高铁 (以下简称沈白高铁) 全线铺轨施工完成,预计将在 9 月底建成通车。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公发现,沈白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东北东部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 430 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从沈阳北站引出,经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 7 个地市(州),终至长白山站。

沈白高铁建成通车后,不仅沈阳、北京至长白山的列车最短运行时间将分别压缩至 1.5 小时和 4 小时以内,有效提升长白山旅游。还将结束抚顺不通高铁的历史,使得辽宁成为东北首个 " 市市通高铁 " 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不止率先迈入 " 市市通高铁 " 阵营,全省高铁运营里程也居于东北地区之首。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在运营高铁里程分别为 2387 公里、855 公里和 1400 多公里。也就是说,辽宁高铁里程达占到东北三省总里程的一半。

辽宁高铁建设颇快,背后是怎样的经济发展定位和铁路建设布局逻辑?

东北首个

当前全国已有 10 个省份实现 " 市市通高铁 ",分别为: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及广西。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省份集中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和部分华北地区,基本位于国家 " 八横八纵 " 高铁主通道连接成网的地带,部分中部省会还凭借地理位置成为超级枢纽。

相较之下,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高铁线路设计以沈阳为中心呈线状分布,未能全面接入国家 " 八横八纵 " 高铁网络。在此背景下,辽宁于今年实现 " 市市通高铁 ",也足见其看重高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突破性。

若以高铁里程作比,从 2024 年底数据来看,据《每日经济新闻》,彼时全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2000 公里的省份有 13 座,辽宁以 2231 公里位列其中,里程排在全国第 11 名。

再往前推 5 年。据《辽宁日报》,2020 年,辽宁在运营高铁里程 2089 公里,排在全国第三;若结合常住人口计算,每百万人高铁里程最长的省份中,辽宁也排在第三。

可见,虽坐落于我国东北地区,国家高铁主通道规划末梢,但辽宁高铁建设进程颇快,背后动力何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辽宁高铁建设脉络。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沈阳作为辽宁省会,也是全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大高铁枢纽,当前沈阳高铁网在运营高铁线路包括秦沈客专、哈大高铁、沈丹客专和京沈高铁。

✎   辽宁省会,沈阳   图源:图虫创意

其中秦沈客专是辽宁最早的高铁线路,1999 年开建、2003 年通车,该线路连接秦皇岛与沈阳站,是连接辽宁和京津冀地区的首条高铁线路;类似的,京沈铁路于 2018 年开通运营,是继秦沈客专之后,第二条连接京津冀的高铁。

哈大高铁是辽宁省内最长高铁,也是东北地区主干线路,覆盖省内的大连、沈阳等辽宁 6 市。从北向南依次串联黑吉辽三省。

若以城市群维度来看,东北现有两大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哈大高铁正是当前串联起这两个城市群的唯一高铁线路。

沈丹客专负责连接辽中南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不仅让本溪、丹东由此融入沈阳 " 一小时经济圈 "、拓展丹东旅游资源开发,而且通过沈丹高铁释放沈丹既有线的货运能力,有效增强了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集疏港——丹东港的铁路运输能力,辐射范围扩大至中国东北,以及日本、韩国乃至俄罗斯远东等地区。

沈阳之外,大连是辽宁另一个铁路枢纽城市,当前连接大连的高铁线路有两条:包括前文提及的哈大高铁和丹大高铁,其中丹大高铁贯穿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丹高铁、哈大高铁共构成辽中南铁路网 " 大三角 "(沈阳、大连、丹东)的主骨架。

而在京沈高铁和秦沈客专之间,以及秦沈客专和哈大高铁之间,有分别有连接线朝凌高铁和盘营高铁两条连接线,二者不仅带动沿线城市人流物流,还加快大连、锦州等多个城市入京时间,强化辽宁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

通过前述 9 条高铁路线建设,辽宁全省 14 市已有 13 市迈入高铁时代,落单的抚顺市,伴随着沈白高铁于今年 9 月通车,也将迈入高铁时代。届时,辽宁将形成以沈阳为核心、辐射全省的 "1 小时经济圈 "。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沈白高铁的通车将有效激发长白山旅游资源的潜在活力,支撑沿线 " 旅游 + 文化 " 产业快速发展," 它将把沈阳故宫、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长白山风景区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更加便捷的 " 黄金 " 旅游路线,为沿线城市带来客流增量 "。

沈白高铁还是继哈大高铁之后,第二条连接辽宁和吉林的高铁,推动整个东北地区内部联通,强化辽宁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交通枢纽的地位。

为什么是它

不难看出,辽宁高铁建设逻辑,除了促进省内外互联互通,具体功能上,还有 " 连接京津冀 "" 串联黑吉辽 "" 内蒙古出省路线 "" 强化沿海城市联通 "" 双子星枢纽建设 " 等作用,这也与辽宁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从地图上看东北三省,黑龙江位于最东北,吉林在中部,南端的辽宁与京津冀接壤。也就是说,辽宁是整个东北地区对接京津冀的前沿。

与此同时,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既沿海又沿边,具有联通海陆的地理优势,是共建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

若回望发展历程,在我国重工业轰轰烈烈发展的上世纪,东北三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兼有丰富的矿产资源,GDP 一度占到全国约 20%。其中又以辽宁一马当先,成为东北三省面积最小,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高的省份,省内的沈阳、大连经济排名一度居于全国前列。

✎   大连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重心移向东南沿海,东北三省在全国经济种类的占比逐渐减少。东北地区也在重新校准发展定位,凭借早前留下的重工业基础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我国粮食生产的 " 北大仓 "、热门旅游目的地,也通过盘活利用过往工业基础发展优势产业。

在这个过程,黑吉辽三省根据各自不同禀赋,实现不同侧重的发展,而辽宁更多挑起了 " 制造业 " 的担子,也被视为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的重要地区。

具体来看,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现阶段的制造业强省,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产业、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等四大万亿级产业,且高技术制造业成形成势,拥有航空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区位优势叠加产业基础,辽宁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其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多元,但也面临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辽宁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高铁作为现代化交通方式的代表,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点率高等优势。通过加强高铁建设,辽宁可以更好地连接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的辐射范围和竞争力 "。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辽宁高铁建设不仅满足当地经济转型需求、优化省内路网、推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从国家发展层面看,也是在呼应共建 " 一带一路 " 与东北振兴战略,通过高铁外联拓展对外开放通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部分省份省会城市一城独大不同,辽宁呈 " 双子星 " 模式,省内的沈阳、大连长居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城市 GDP 前两位。从 2024 年数据来看,沈阳 GDP 达 9027.1 亿元,大连 GDP 达 9516.9 亿元、迈入 " 准万亿城市 " 阵营。

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建设相辅相成。事实上,在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东北地区有 3 座城市为定位为 "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分别为沈阳、大连、哈尔滨。

也就是说,辽宁一省就有两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更高的枢纽能级,也意味着更完善的交通布局。

  撰文   曾思怡

  编辑   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