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童登山失联12天,搜救仍在继续,专业人士:是否终止救援主要看两点

失踪男童照片

5 月 4 日,8 岁男童小邹随父母到福建省仙游县石谷解登山。下山时,与父母失联。经过多日搜救,截至 15 日 11 时,当地的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暂无有效线索公开。

小邹已失踪 12 天,关于他的搜救工作还会进行多久?14 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郭晓伟接受大河报《看见》记者采访时说,没有规定救援是持续 3 天还是 5 天," 当一个孩子还在黑暗中,我们的手电筒是不能熄灭的 "。

石谷解搜救画面,受访者供图

搜救仍在继续

暂未有救援队发现有效线索

11 日,石谷解一小卖部经营者发布消息称非救援人员无法进入石谷解。曾参与本次救援的晋江义务救援协会(野外救援队)队长周俊龙告诉《看见》记者,因为还有其他救援工作,他们已于 10 日撤出石谷解。据他介绍,撤离时仍有省内外救援队伍前往当地,但进山需向当地救援指挥部报备,指挥部会每天给救援队分配任务,如果救援队有其他搜救行动也要经过指挥部允许。

在搜救现场的多支民间救援队婉拒了记者采访,表示会尽力找到孩子。综合媒体报道,暂未有救援队发现有效线索。

5 月 11 日至 15 日 11 时,大河报《看见》记者多次致电当地有关部门,对方均表示仍在搜救,不放弃希望,相关消息会通过仙游当地媒体发布。

石谷解搜救人员网上发文截图

《看见》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多名救援人员分享了救援动态。网名 @阿龙 * 在视频中介绍了用 " 轨迹排除法 "" 网格式推进 " 等方法找人,其表示山洞、溪谷、草丛、悬崖峭壁等地带均仔细查看,有队友被蚂蟥吸血,被树枝划伤,自己还在救援中扭脚," 一切努力只为找到小朋友 "。

户外救援人员郭晓伟虽未参与救援,但对石谷解救援人员的经历,他非常能感同身受。他表示,山中情况复杂,对于救援人员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一种精神煎熬。" 之前搜救后下山,看到家属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们,我们是非常难受的。只能告诉家属今天没有收获,或者找到一件衣服,非常激动地让家属辨认。第二天,再带着家属期盼的眼神进山搜寻。"

资深户外救援人员建议网格化搜索

防止遗漏

小邹失踪时身穿黑色条纹上衣、深色牛仔裤,脚穿蓝绿色运动鞋。据媒体报道,当时,石谷解山下村民甚至穿羽绒马甲,且山上山下温差有五六摄氏度,夜间山里气温不到 10 摄氏度。寒冷、饥饿将是小邹可能面临的生存挑战。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郭晓伟,有多年的户外救援经验,他向《看见》记者介绍,根据相关资料,石谷解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温差大。气温低于 5 摄氏度,人很容易失温。8 岁小孩在山里容易失温,能量消耗也快,小孩一个人会恐惧、害怕,慌不择路可能会躲藏,给搜救带来难度。他介绍,搜救多日没有进展,可以采用网格式搜救,将救援区域划分成 "500 米 ×500 米 " 的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人员排查,这样可以防止遗漏,但是此法需要更多的人员。

他建议,从小孩失联地点开始网格化,逐渐将范围扩大。网格化搜救还要把搜救过的地方进行标识,在队伍间分享,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资源浪费。要结合无人机、搜救犬等救援手段,对可能的遗漏地点进行排查," 做到不留遗憾 "。

石谷解搜救画面

救援持续多久,主要看这两点

因没有去过石谷解,郭晓伟不了解当地具体情况,但在其参与的救援中,确实有几例失联人员用了各种办法都找不到踪迹,也有在野外失联十几天的未成年人奇迹生还的案例。

他介绍,没有规定救援是持续 3 天还是 5 天," 按照国际联盟搜救准则,‘当一个孩子还在黑暗中,我们的手电筒是不能熄灭的’,即便是已经过了黄金 72 小时,也要进行努力(搜救)"。

虽然没有规定救援持续多久,郭晓伟补充,在实际救援中会有两个节点来决定是否终止救援。一个是,救援人员已经穷尽了各种救援手段," 就是该做的努力都做了,还是找不到 ";另一个是,有明确的线索证明失联人员没有生还的可能。

石谷解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救援难度大

5 月 9 日,仙游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发文称,5 月 4 日 16 时左右,接到孩子母亲的报警后,仙游县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公安、森林消防、各地救援队、志愿者、乡干部及村民累计上千人次展开搜寻,并动用搜救犬和无人机热成像等手段。

小邹的消息牵动人心。有网友猜测男童踩空坠入石缝被落叶掩埋,有网友怀疑被山中的溪流冲走,也有网友建议警方排查是否有可疑人员将孩子拐走。

各种猜测给救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有谣言混淆视听。此前,网传 " 发现男童所食糖纸、野草莓汁脚印 "" 男童组织碎片 "" 搜救已经结束 "" 男童已找到 " 等消息,均被当地证实为谣言。

石谷解地处仙游、德化、永泰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为 1803.3 米,有 " 闽中屋脊 " 之称,被誉为 " 闽中第一高峰 "。石谷解因云海等美景吸引了户外爱好者前往打卡体验,然而该地并非旅游景区,且山中气候多变,植被茂密,昼夜温差大,给救援工作带来挑战。

————————————

来 源: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 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