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跃居粤东西北第一,“中国荔枝之乡”茂名剑指产业强市

很多城市都有一个或数个响当当的名片,茂名却有一长串。

“中国荔枝之乡”是它,“中国化橘红之乡”、“中国罗非鱼之都”也是它;“南方油城”是它,“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也是它;工业大市是它,粤东西北经济第一大市也是它。

每一张城市名片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或多个重量级的支柱产业,托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擎起聚力向海而兴、建设产业强市的未来。

在刚过去不久的2024年,茂名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4000亿元,领跑于粤东西北地区。

茂名滨海新区。   视觉中国 图

这座以荔枝、石化闻名的滨海城市,正以锚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五链共建”向“多链共建”拓展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01. 荔枝之乡

中国荔枝第一大市,为何是茂名?

外界所熟悉的广东,通常以制造大省的面目示人。殊不知,广东还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水果大省、荔枝大省,而擎起这些桂冠的正是茂名。

1000多年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说让茂名荔枝天下闻名。如今,从广东到全国乃至全球,有荔枝的地方就有茂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据统计,全球每5颗荔枝、全国每4颗荔枝,就有1颗出自茂名。

荔枝之于茂名,不只是地方特产和地标产品,还是不折不扣的百亿级大产业,既是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支点。2024年茂名荔枝种植面积高达141.84万亩,当前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今年是“荔枝大年”,产业规模有望跃上新的台阶。

5月22日,茂名高州根子镇贡园的荔枝即将全面成熟。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适合种植荔枝的地方不在少数,为何茂名一骑绝尘?

一方面,茂名是名副其实的荔枝之乡,历史文化悠久,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保留了数量庞大的古荔枝树与古荔枝品种,且结合最新技术,培育出数十个各具特色的品种,竞争力独一无二。

众所周知,荔枝产期短且集中,不能周年供应市场,许多地方只有一个多月的旺季,但茂名却能从4月下旬一直持续到7月上旬,相较其他地区更长。产期拉长,意味着不同品种可以错峰上市,得以抢占更大的市场空间。

这一突破得益于茂名作为荔枝种业“硅谷”的优势,当地集齐全球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培育或引进白糖罂、妃子笑、糯米滋等80多个品种。目前,随着科技赋能效应日益增强,荔枝近季或反季栽培技术逐步成熟,一些新品种即将获得推广,有望让荔枝从每年3月一直红到8月。

另一方面,荔枝以生态为基、农业为骨、文化为魂,天然就有打通一二三产业的潜力,具备做成大产业的基础。

众所周知,作为传统农业的荔枝,存在明显的“大小年”周期,不乏“看天吃饭”的影响,即使亩产再高,整体产值也相对有限。但保鲜技术、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的出现,拓宽和延伸了荔枝的产业链条。

近年来,茂名通过实施“荔枝之乡”提升行动,生产、流通、消费“三端”发力,重点抓好产品培优、品牌塑造、科技赋能、文旅加持等“四个转变”,将荔枝做成了横跨农业、加工制造业、文旅产业在内的大产业。

保鲜技术和电商贸易的持续突破,让荔枝得以跨越山海,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目前,茂名荔枝鲜果最快24小时可达国内主要城市,最快3天抵达中东、欧洲等市场,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水果出口的主力之一。

精深加工则打破了季节限制,荔枝冻干品、荔枝果汁、荔枝冰淇淋、荔枝罐头、荔枝酒、荔枝预制菜等产品的涌现,在让消费者一年四季品尝到“荔枝味”的同时,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半径,进一步做大地标产品的竞争力。

荔枝与文旅的融合,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荔枝既是商品也是文化,讲好荔枝故事,擦亮文化名片,带动荔枝产业与交通、文化、旅游、商贸的全方位融合,是做大荔枝产业的重要一环。

茂名高州柏桥村内分布着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等文旅资源,5月20日,柏桥高速服务区正式投用,其主体建筑以荔枝为外形,设置有非遗馆等设施。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茂名打造的柏桥荔博园,每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当前,毗邻景区的包茂高速茂名柏桥服务区,正在打造成为“荔枝之乡”会客厅,与周边的荔枝“一馆一址一圃”实现互联,促进“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放眼来看,荔枝只是茂名水果产业日益壮大的缩影。没错,茂名不只是荔枝之乡,龙眼、香蕉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茂名水果产量高达492.5万吨,占广东四分之一左右,总量超过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等9个省份。

荔枝引领水果产业,水果产业带动农业跃升,助力茂名成为现代化农业强市。2024年茂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08.86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772.1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不只是荔枝,茂名各类“土特产”品种多达350多个。当前,茂名正全产业链打造蔬菜、生猪、家禽、海洋渔业、香蕉、荔枝、龙眼、罗非鱼、化橘红、沉香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时值岭南盛夏,丰年之下的荔枝树锦簇珠悬,这也是茂名现代农业硕果累累的见证。

02. 绿色GDP

追“新”逐“绿”,茂名早已不是简单的传统油城。

过去说起茂名,“南方油城”的名号可谓无人不知。以页岩油为起点,以石化为支柱,茂名助力广东结束没有石油的历史,也缔造了一个2000亿级的支柱产业。

如今说起茂名,绿色石化和零碳产业的名片光彩熠熠,这里诞生了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石油炼化基地和首座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更打造了全球首个以绿色化工与氢能为产业核心、以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为能源核心的零碳产业园。

5月21日,茂名滨海新区,东华能源在蓝天白云下生产运营,茂名计划在这里建设零碳产业园。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传统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本就颇为不易,在传统能源产业之上成长出绿色的零碳产业,则是更大的一跃。

在一般理解中,石化产业属于高能耗、高排放的“双高”产业,属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主要对象,似乎与零碳并不挂钩。但石化产业有传统石化与绿色石化之分,也有低端与高端产业之别,更有初级原油与精细化工、高端材料的分野。

茂名之所以能打造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关键在于八个字——石化升链、零碳建链。

石化升链,指的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不断延链补炼强链,将原材料在茂名“吃干榨净”,就地消化、就地增值,借助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产品体系。

从千万吨炼油基地的形成,到全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的建成,再到炼化与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庞大的高端材料产业,茂名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巨大跨越。

技术进步无止境,茂名并未就此停步。

去年底,总投资300多亿元的茂名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正式开工,以先进的“减油增化”技术替代传统的重油催化裂解技术,预计建成后丙烯产率可增加2倍多,乙烯产率增加3倍多,每年将增加200多万吨的化工产品,将拉动下游石化产业的生产总值增加1500多亿元。

这也是茂名以工业技术改造带动产业升级的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茂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1%,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以21.9%的幅度居全省第二,有力托底了工业和经济大盘。

5月21日,从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遥望市区。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零碳建链,指的是零碳产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与石化升链形成双向联动,打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集群。

园区建设伊始,就吸引了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科元集团丙烯酸项目等重磅项目落户,总投资分别超过400亿元、115亿元,释放出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促进大发展的引领效应,再次打通“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模式,牵引形成“从0到1再到N”的梯次发展局面。

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正是茂名正在大力推进的“五链共建”的一环。当前,茂名还在推进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等一系列重磅项目,同时加速“五链”向“多链”拓展,构建具有茂名特色的“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五链共建”不难看出,茂名的大项目大产业,横跨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型储能、钛锆产业等多个先进制造领域,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其中,华南钛谷先后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重大项目,更被写入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制造业起家,更以制造业当家。

茂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轫于石油化工、农业、建筑业三大传统产业,壮大于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主导产业,借助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突飞猛进,因食品加工、矿产金属加工、轻工医药、商贸服务、港口物流、文旅康养等产业而独具特色,由此构筑起产业的“四梁八柱”。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茂名已崛起千亿级石化化工产业和千亿级特色现代农业,未来还将形成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产业强市呼之欲出。

03. 产业强市

茂名强,则粤东西北强。

近期,广东省陆续批复了各大地级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茂名被赋予“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的综合定位。

5月22日,游客在茂名“中国第一滩”打卡。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与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相比,茂名从“世界级石化基地”升格为“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从“粤西综合性枢纽城市”变成“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并且多了“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的新定位。

总体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了城市定位、核心功能、发展空间及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方位。任何表述都不是凭空而来,定位全面提升背后,凸显的是城市综合能级、产业竞争力的与日俱增,更凸显茂名在广东推进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等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定位,无不是基于茂名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动能而来。

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体现的是传统产业含“新”量、含“绿”量的不断提升,“世界级”的前缀代表着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方位。在全省,以化工产业为核心定位的地市不在少数,但能称得上世界级的只有茂名、惠州两地。

国家级农业产业基地,立足的是高产、高质、高效等“三高”和众多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势,这一定位在广东全省也是独此一家,足见茂名农业既大又强的发展格局。当前,茂名正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行动,以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现代物流基地,意味着茂名不只是粤西地区的综合性枢纽,还是名副其实的“流量大城”。作为海滨绿城,茂名向海而生,集“海陆空”枢纽为一体,港产城融合有声有色,被赋予打造陆海空港型、产业基地型和商贸服务型三位一体的物流枢纽。

城乡融合发展基地,则是基于“百千万工程”而来。茂名人口大县众多,产业大镇不计其数,依托“五链共建”、借力产业飞地和反向飞地、借助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崛起之路。过去几年来,虽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趋势有增无减,但高州、信宜、化州等县级市却逆势向上,常住人口连续3年正增长,不无城乡融合的贡献。

5月22日,“中国荔枝第一镇”茂名高州根子镇掩映在成片荔枝林下。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珠三角地区相对发达,粤东西北仍存在一定短板,县域经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短板往往意味着潜力,只要补齐最为短的一环,广东整体的经济实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百千万工程”就是为此而来。

作为粤东西北经济第一大市,茂名在这一新征程中重任在肩。茂名GDP总量已站上4000亿大关,高州、化州则是下一个千亿县的有力竞争者,“2县7镇59村”被列为全省典型,数量居全省第一梯队,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镇域崛起中均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

当前,茂名正在聚力抓好项目、园区、招商、企业四件事,加速“五链”向“多链”拓展;以县域产业补强行动、城镇化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提质行动、社会力量赋能行动等“四大行动”,争当百千万“排头兵”;以“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为方向,拥江向海,朝着产业强市而迈进。

海报设计 郑达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