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纳A指数样本调整30日收市后生效,外资机构密集发声看好A股配置价值
近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其全球指数体系定期调整结果,本次调整于5月30日收市后生效。
根据编制方法,MSCI于每年2月、5月、8月、11月进行定期调样,本次为常规季度调整,不涉及A股纳入因子变化。本次调整中,MSCI纳A指数样本新纳入5只,其中沪市3只,深市2只,调整后MSCI纳A样本数量为394只,沪市246只,深市148只,中国市场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第一大权重市场。
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韧性凸显,经济增速预计仍将维持在5.0%左右。随着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积极成果,叠加国内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情绪逐步修复,A股市场的低估值优势显现,具备较强的配置吸引力。
近期,外资机构密集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释放看好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引导更多增量资金增配中国股市。
高盛对中国股市维持超配评级,并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分别意味着11%和17%的潜在上涨空间)。
“人民币潜在的汇率韧性支持我们对中国股市的超配立场,倾向看好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预计企业盈利前景将适度改善,外资流入中国股市势头增强。”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
高盛看好消费科技、消费服务、银行和房地产板块,“人民币走强似乎也支持了我们在中国股市中许多首选的主题策略,特别是中国人工智能、国内刺激受益者和新兴市场出口商。”
野村证券率先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战术超配,对中国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等行业的科技发展持积极态度,建议国际投资者在亚太市场内部进行仓位的再平衡,增持中国股票,是首家在中美经贸会谈后上调评级的主要华尔街大行。
“通过一直以来与众多海外投资者的密集沟通,瑞银深刻地感受到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持续升温。”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市场流动性改善提升了投资者信心,国内监管部门也在积极回应全球投资者的关切点。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产业链,正不断推动中国股票市场的叙事逻辑转变,“再叠加各方面政策的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引导,我们看到全球投资者从中、长到短期(对中国)的投资、关注度都是在不断地增加。”
摩根士丹利上调主要中国股指的目标点位和经济增长预期,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增加对A股的配置比例,并表示看好中国科技资产,认为中国AI产业发展迅速,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指出:“我们看好互联网大盘股,作为中国股市具有指征性和代表性的板块,它们的市值和流动性巨大,为全球投资人参与中国股市提供了便利。这些公司在历史表现、管理层团队质量和运营等方面都能媲美全球高质量公司群体,其中有些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
摩根大通表示,2024年MSCI中国指数的业绩非常亮眼。去年初市场对MSCI中国指数的每股收益增长一致预期为14%,实际达到了16%,其中互联网、医疗卫生两个行业增长非常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