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全民定制公交,打开城市出行想象空间

“上海交通”微信公众号图

想乘坐公交出行但没有线路?拿起手机定制一条,只要每班次乘坐人数在15人或20人以上,最快3天即可开通新线路。

日前,上海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公交开启全民定制化服务。市民通过“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不仅可以发起定制公交路线,还可以报名其他人的定制路线;不仅支持个人定制,也支持团体定制。平台接到定制需求后,依托对数据的算法分析,向公交企业输出需求。满足相关条件后,公交企业将开通定制线路。

这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传统语境中,公交是典型的“人随车走”模式,定制公交却是“车应人需”。在上海,定制公交其实不算新鲜事物,目前已开通220余条定制公交线路,全面覆盖16个行政区。

但从过往实践看,定制公交也面临一定的供需错位情况:对于公交企业来说,乘客出行需求不明,客流规模不好掌握,通过线下走访调研费时费力;对于市民来说,对定制公交的认知度有限,有需求也不知如何反馈。

此次服务平台的上线,最大意义在于借助数字化、大数据的手段,让供需能更方便和及时地进行匹配:平台上线后,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填写需求,职能部门和公交企业随时能掌握信息,供需两端实现高效、精准地良性互动和服务匹配。

从更大层面来看,定制公交也不失为破解城市公交经营之困的一个好办法。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高铁和地铁网络越来越发达,公交(包括长途汽车)客流和营收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城市,传统公交企业甚至要面对如何活下去的考验。

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转型,定制公交都被视为破局的路径之一。2023年10月,九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开通通勤、通学、就医等定制公交路线。2024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明确,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在保障公众基本出行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定制化出行服务业务。

上海较早迈出了定制公交的制度步伐。从《关于鼓励和支持本市定制公交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公布,到今年3月《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都明确传达出发展定制公交的信号。

对于一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来说,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推出全民定制公交服务,既是公交行业积极的业务创新和转型探索,也是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必然要求。

对于市民来说,定制公交的优点显性而具体:线路、时间安排更灵活,在更方便的地点上下车,与地铁接驳更方便,更充足的座位……而根据相关意见,未来上海还将打造功能丰富的特色公交线路,开发通勤线、助学线、就医线、旅游线、夜经济线、毗邻公交线等,服务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全民定制公交,打开了城市出行的想象空间。相信,上海定制公交的探索和实践,也会给其他城市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供借鉴。